文章的結論是台灣人才濟濟,只是缺乏舞台。
針對這點我大概是不認同的。
台灣年輕人跟他國的年輕人比起來是不是比較差?
如果是,那麼台灣人才稀罕;如果不是,台灣人為什麼被說沒人才?
:相對他國,台灣大環境不好,人才有志難伸處處碰壁。
這種說法我認為並不適合。
人才不該是比較而來,因為人各有長才。
從企業的角度看,對的人到對的位置就會成為人才。
許多人感嘆台灣人沒有人才,不如說現在空缺的位置沒有符合的人。
從個人的角度看,發展自己終生的天命,就會成為人才。
因此我們期待人才與環境的多元性,如此對企業而言易於找到相符的人,對個人而言也易於找到自己的舞台。
然而從現狀看來,企業、社會、政府並沒有準備好足夠豐富的市場,說實話很多年輕人也並未充分發展自我。以上兩個不足,因此產生台灣沒人才的現象。
雖然亞洲文化大都充斥集體主義,當多元性下降,而環境需求因全球趨勢轉型時,便會因應不及。
我們必須鼓勵「個人主義」同時培育「包容」與「自信」的個人素養以維持多元豐富的舞台及人才。
企業不該為沒人才而指責年輕一代,就我的觀察五十歲以上的人有許多落後現代潮流,憑著過去的經驗免強立足於權力中心。同時老一輩是資源掌控者,為了當代需求而培育下一代應是老一輩的責任。至於年輕人理所當然要為自己負責,我們的資源早比先人豐富許多,雖然大環境不令人滿足,但每一位拓荒者都是這麼面對惡劣的環境而走過來的。至少在我眼中,世界到處是滿滿的機會,年輕人不應盲目培育自己去迎合老一輩的需求,也不該有缺乏舞台這種說法。
營運維持是上一代的責任,年輕人的責任在於創造推進,不要努力錯方向,也不要太安逸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